<tt id="v5gyb"><rt id="v5gyb"><progress id="v5gyb"></progress></rt></tt>

    1. <dfn id="v5gyb"><td id="v5gyb"></td></dfn>

      1. <i id="v5gyb"><bdo id="v5gyb"></bdo></i>
      2. <blockquote id="v5gyb"></blockquote>

        首頁 > 中國婦女網 > 首頁欄目 > 閱女郎

        蕭耳:打撈留存在記憶中的江南往事

        標簽:閱女郎 | 來源:中國婦女網 | 作者:黃婷

        閱讀提示

        《鵲橋仙》是杭州作家蕭耳的最新長篇小說。小說追憶運河邊的大碼頭——江南古鎮棲鎮的紛紜往事,從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寫到新世紀,青梅竹馬的一小群人,先后走出棲鎮,此后各經人事,又在中年因婚喪嫁娶而聚在一起。多年以后,看似繁華不再的江南古鎮,卻留存著眾多過往。在蕭耳的筆下,江南文明的底色就存在“棲鎮”這樣的江南古鎮,無論盛衰與榮辱,它始終在那里。

        ■中國婦女報全媒體見習記者黃婷

        蕭耳在7月推出了最新長篇小說《鵲橋仙》。這是蕭耳的第十本書,也是她為故鄉塘棲鎮寫的一本長篇小說。小說追憶運河邊的大碼頭——江南古鎮棲鎮的紛紜往事,從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寫到新世紀,青梅竹馬的一小群人,先后走出棲鎮,此后各經人事,又在中年因婚喪嫁娶而聚在一起。在看書的過程中,讀者一邊會和書中人物一起感慨和惋惜小鎮的各種變化,另一邊也會羨慕一群發小一起見證和感受了這個變化的過程,不管每個人在哪里,他們的關系一直沒有被吹散。

        除此之外,《鵲橋仙》中的地名都是實寫,有不少吳儂軟語,有江南美食,還穿插著評彈、吳語歌和詩歌等,在一定程度可以看成一本“塘棲鎮指南”,滿足了許多人對江南小鎮的想象。

        近日,蕭耳接受了本報記者的專訪。

        故鄉被我封存多年,啟封需要一個契機

        《新閱讀》??耗阍诤笥浝镎f,碼頭是個充滿流動性和可能性的地方,碼頭人都會往外走,這里的文化就是如此。你的發小們像水波一樣一波一波被推遠了。但因為你是那個年代比較少見的獨生女,所以一次次放棄了飛遠的機會。這個過程是否經歷了一些掙扎?多年以后回過頭來看,對這樣的選擇是一種慶幸還是惋惜?

        蕭耳:對于我這樣一個家里“命根子”一般的小孩,走過半生,確實放棄了很多離開杭州跑得更遠的機會。比如當初考大學,家里只允許我最遠到上海,結果陰差陽錯,我錯過了復旦,在浙大讀書。后來想考研去南大,家里一聽南京這么遠,怕分配回不來,嚇壞了,堅決不同意。再后來我去深圳,本來可以留在深圳人民廣播電臺,過年回家時又被家里哭著喊著不給去了……掙扎過很多,但畢竟心軟,結果一生就在向往遠方和放棄遠方之間掙扎著。這樣的選擇,我覺得是我的命運,談不上慶幸或惋惜,因為每一個選擇都意味著一種未知的人生。

        《新閱讀》??旱乩砦恢蒙?,你可能從來沒有遠離過故鄉,但在內心,你對它其實有一個從遠離到回歸,從否定到肯定的過程,“從一個搖滾女青年變成了江南小鎮人家的代言人”。這是怎樣的一個過程?江南文化中的哪些部分對你來說很有魅力?

        蕭耳:因為想離開而不得,又眼睜睜看著自己從小生活的江南古鎮淪陷于現代化大潮中,像趕不上趟的小孩一樣被現代化大家庭遺忘了一般,有很多年,我內心根本不愿意去回望。沒有真正離開過故土的人也談不上回歸,一般我一兩個月總會回去一趟。一開始我對故鄉的否定是帶著挺多怨氣,也不客觀,完全看不到它的“好”。

        在文化上,我自己也走過了一個內-外-內,或者說東-西-東的循環時期。在第一個時期,我的古典或東方式的審美養成了我的文化底色,這也是我今天寫《鵲橋仙》是這樣一種風格的根本原因,我是在這種語境中浸泡大的。所以寫《鵲橋仙》,我不需要做什么準備,特別是生活方式部分,閉上眼睛一幕幕都是日常生活,我依稀記得我爸背著小時候的我走過廣濟橋,一邊口里哼著評彈,很多戲文我們小時候都會哼幾句,茶樓戲館說書場就是棲鎮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20世紀90年代開始,我全身心擁抱西方文化,讀了大量的西方書籍,這個外向的過程產生了我的四本寫西方文化的隨筆,如《女藝術家鏡像》《小酒館之歌》等。我是一個搖滾女青年,也因為職業之便,跑了很多“遠方”去看世界,成為一個云游者。我覺得這個時期,我的寫作偏于一點先鋒的、都市的風格,但因為時間被工作和家庭擠滿,2004年后就不寫小說了,主要寫了幾部文化隨筆集。直到近幾年有了點時間,我重拾小說創作,但寫的是長篇小說《中產階級看月亮》這種都市題材。故鄉被我封存多年,啟封需要一個契機。這時發小們發生了一些變化,有人歸來有人永遠離開,一樁樁一件件觸動了我,忽然覺得寫一部跟“戀地情結”有關的長篇小說時機到了。

        江南文化自有其迷人之處。相對精致的飲食,四季山水風物,小橋流水人家,“蕩發蕩發”的太陽底下無新事的從容,這些優質的江南元素歷經歲月并沒有消亡殆盡,有水的地方會多一些靈氣,留存的東西,也值得打撈一番。我記得自己去別的江南小鎮,比如烏鎮、西塘等,坐在河邊吹吹風喝點黃酒炒幾個小菜,和親近的朋友們聊聊天,也是喜歡的。

        《新閱讀》??耗銓慕忉屖?,鵲是一種飛鳥,象征著從小鎮飛出去的人們,橋是一種聯結,象征著大家和故鄉的聯結。你說:“故鄉就是,你飛得再遠還是要飛回來的地方?!钡且灿泻芏嗳苏J為“故鄉難尋”,感嘆“回不去的故鄉”,如何看待這種現象,對故鄉認知的不同,這個區別是如何產生的?

        蕭耳:故鄉是一種客觀地理概念,你想不想念,記不記得,愛或不愛,它都在那里。我們要經歷過一生才知道跟它的關系,就像跟某個人的關系一樣,也可能是分階段的。少年、青年、中年、老年,看待故鄉或許又是不一樣的。我80多歲的舅舅在紐約,疫情前已經買好了回中國故鄉的機票,本來我已經計劃好了陪他走一走,但是他回不來了,我知道他作為游子的痛,老淚縱橫的心。我也不知道他有生之年還能否回來看一眼。我們有一個朋友叫郁震宏,我書里也寫到了他,他的故鄉比塘棲還小,在一個叫大麻的地方。他可以不斷書寫大麻故事,如果我們局外人去大麻,可能會失望,什么也發現不了。但在他筆下,大麻好像生動鮮活了一千年。

        昨天微博上有一個讀者@我,說要帶著《鵲橋仙》去塘棲水北街尋蹤書中人物靳天的外婆家,我不知道他尋蹤的結果如何。

        現代化進程中,江南的很多物事都在消逝

        《新閱讀》??簳?,你寫了“故鄉的頹敗和江南文化禮崩樂壞”,也非常痛心航運文化和碼頭的衰弱,以及富足安逸、小橋流水的歲月靜好的逝去。但是在書的最后,你也談到了寺廟、茶館和說書人等的重新興起,這算是某種復興和回歸嗎?

        蕭耳:航運文化和碼頭的衰弱是必然的,現代化進程中江南的很多物事都在消逝,沒有永恒不變的東西,痛心有之,順應時勢有之,但是我對曾經看到的“禮崩樂壞”的確痛惜過。寺廟、茶館和說書人都是一種生態,因為現在塘棲鎮正在往旅游小鎮上發展,這些就是應運而復,但跟我們小時候又有所不同,以前是小鎮內部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現在更多是向外的,因為旅游功能而存在。當然也有老底子的寺廟恢復了香火,本地人特別是老一輩還是挺高興的。

        《新閱讀》??哼@本書可以說是一本懷舊之作。當下,懷舊似乎正當時,不少年輕人陷入了懷舊的情緒,他們聽老歌,看過去的電視劇,回憶沒有互聯網和手機的生活,這和您書中追憶的逝去的碼頭文化和生活方式是否有一致性?在你看來,大家懷念的是什么舊事物或舊理念?

        蕭耳:“懷舊”是個中性詞。舊時光溜走了,不復了,所以才會懷念。同時在新的未知際遇還未到來時,我們能擁有的記憶都是關于舊的?!笆昼娔耆A老去”,半個世紀也是年華老去,時間也是相對論。對我來說,從擁有記憶開始,很多事物已經被我遺忘了,我們每個人都是選擇性記憶,選擇性懷舊。對于我兒子這一代“00后”來說,他們的回憶里沒有“沒有互聯網和手機的生活”,或許他20年后記得他和某個小伙伴一起打游戲的經歷,這并沒有什么高下之分?!?0后”“00后”里也有天生的“老靈魂”,他們對舊事物有一些偏愛,或許是出于失去了,就不可能再擁有了,于是有一種民謠式的審美上的惆悵感。

        《新閱讀》??簳?,你將主人公之一易知設定成一個不成功(失意)的女性,她讀了很多書,卻因為堅守自己的價值觀活得比較擰巴,不入流,連父親也否定她,唯一的面子是仕途成功的丈夫。這樣的設定是出于什么樣的考慮?因為陳易知身上有很多你自己的影子,所以是你的某種投射還是一種期許?

        蕭耳:我在構架人物特征時,考慮的是一組一組的人物,比如易知易從是一組,他們兩個是小鎮出來的知識分子,一個出走遠方,一個留在故地,人生遭遇因為環境不同而有差異性,這個差異性我就設置了易知的“難”。她在成年后的兩難,既有家庭的,也有外部社會環境的,她身上保留了一些不隨波逐流的知識分子的特性,她又是一位女性,這雙重身份決定了她的處境和成年后的發展模式。陳易知從小的處境挺優越,這決定了她不太愿意委屈自己,不喜歡“吃相難看”、沒有尊嚴。如果讀者看到陳易知這個人物成年后所折射的中國現實,那我覺得非常欣慰了。

        陳易知身上有我的一些影子,這個小說出版后,我老是不服氣地強調“我可比陳易知可愛多了”,我沒有易知的擰巴勁兒。表面看,我這人稀里糊涂,老出洋相,但我是個很有主見的人,很清楚要什么不要什么,為自己的選擇擔當,除了因父母沒有遠行,其他方面,我一直主動選擇自己的生活。我曾想,如果自己運氣差一些的話,沒準活成了一個陳易知,但又想也未必如此,因為我的性格其實更接近書中的湘湘。所以千萬不要被所謂原型騙了,作家不可能老老實實寫原型的。

        • 分享:
        • 編輯:榮飛 ????2022-08-23

        評論

        0/150
        亚洲日韩理论片在线观看
        <tt id="v5gyb"><rt id="v5gyb"><progress id="v5gyb"></progress></rt></tt>

        1. <dfn id="v5gyb"><td id="v5gyb"></td></dfn>

          1. <i id="v5gyb"><bdo id="v5gyb"></bdo></i>
          2. <blockquote id="v5gyb"></blockquo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