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t id="v5gyb"><rt id="v5gyb"><progress id="v5gyb"></progress></rt></tt>

    1. <dfn id="v5gyb"><td id="v5gyb"></td></dfn>

      1. <i id="v5gyb"><bdo id="v5gyb"></bdo></i>
      2. <blockquote id="v5gyb"></blockquote>

        首頁 > 中國婦女網 > 家庭 > 家庭教育

        說一句對不起就翻篇了?

        孩子犯錯以后,家長該怎么辦

        標簽:家庭教育 | 來源:中國婦女報 | 作者:杰西卡

        ■杰西卡

        有父母說,從小教孩子做錯了事情就要道歉,但孩子好像把“對不起”當成了擋箭牌,不僅意識不到錯誤,甚至總在父母苦心教育的時候頂嘴,“我都說對不起了,你還要我怎樣?”

        到底是哪里出了問題,讓孩子習慣用道歉來逃避責任?怎樣才能讓孩子真正認識錯誤,知錯就改?

        很多父母對孩子犯錯后的教育,第一句話都是下意識地說,“做錯了,要說對不起”。一般剛剛會說話的孩子都是很樂意直接說“對不起”的,但這跟知道錯了沒多大關系。在孩子的腦回路里只不過是建立了這樣一個連接:我做錯或者惹父母不高興了,我只要說一句“對不起”就沒事了。

        當我們過度關注孩子有沒有道歉這件事本身后,反而忽略了真正讓孩子認識到自己錯誤的教育機會。女兒1歲后,我有意識地讓她認識自己的錯誤,但我不會執念于讓她說“對不起”這件事本身,反而花了更多時間和精力,引導她為自己的錯誤彌補,承擔結果。

        我一般遵循三步法則:

        解釋錯在哪,強化規則概念

        我們所強調的讓孩子說“對不起”,其實歸根到底就是希望孩子認識錯誤。而認識錯誤的第一步,就是要讓孩子知道自己做錯了什么。對于學齡前孩子,在幫助孩子理解原因時,多強調行為對他人情緒的影響,孩子再小對于情緒的感知都是很敏感的。比如,“你打了弟弟,弟弟很傷心,哭了,我們不打人”;“你把汽車扔了,這太令人難過了,玩具是用來玩的,不是用來扔的”。每次孩子犯錯誤的時刻其實也是幫助孩子建立規則意識的機會。

        承擔后果,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根據不同的情景,給予一些“懲罰”或者是讓孩子承擔自然后果。

        例如,“因為你打人了,我們今天在公園玩的時間要提前結束了”;“因為你把玩具扔了,你需要自己去撿回來放回玩具箱”。這些都會讓孩子建立一個“正面”的因果關系:我的任何行為都是有后果的,我現在開始需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了。

        當然,孩子有時候也會以大哭大鬧來表示抗議,但是父母不能因此讓孩子輕易逃避責任,家長可以陪著孩子平靜下來,陪伴他共同完成,同時反復強調規則是什么、他為什么做錯了和我們都要為自己行為負責。

        事后回顧,防患未然

        接下來,父母應在當天結束或者隔天再次和孩子復盤,像講故事一樣和他回顧之前發生的事情:發生了什么?為什么這是錯的?今后我們遇到類似的事情可以怎么做?

        孩子之所以犯錯,要么是因為不知道規則,要么不知道正確處理的方式,而通過復盤,我們就是在教會孩子這些,相當于覆蓋他們現有“行為程序”,引導正向發展。會說“對不起”只是表面功夫;孩子規則清明、肯為自己行為彌補,這句“對不起”才是走心的。

        家長讓孩子明白,要對自己的任何行為負責。

        • 分享:
        • 編輯:崔春婷 ????2022-11-22

        評論

        0/150
        亚洲日韩理论片在线观看
        <tt id="v5gyb"><rt id="v5gyb"><progress id="v5gyb"></progress></rt></tt>

        1. <dfn id="v5gyb"><td id="v5gyb"></td></dfn>

          1. <i id="v5gyb"><bdo id="v5gyb"></bdo></i>
          2. <blockquote id="v5gyb"></blockquo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