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國婦女網 >
首頁欄目 >
經濟女性
陳靜:尋找農產品應有的價值
標簽:經濟女性 | 來源:中國婦女報 | 作者:田夢迪

今年二月,陳靜為合作社的農戶做培訓。

陳靜展示自家果園種植的特色櫻桃。
■中國婦女報全媒體見習記者田夢迪
冬日午后,在北京市大興區安定鎮的一處果園,陳靜正在為村民開展梨樹剪枝培訓。這種現場教學的方式實踐性和互動性很強,如今正受到越來越多當地村民的歡迎。
陳靜是北京安定賈尚種植有限公司總經理,2015年,告別都市白領生活,陳靜回鄉創業,在不斷學習、實踐中,從一名農業小白成長為當地小有名氣的新農人。通過開展技術培訓、建立新“農商模式”,陳靜將新技術、新理念帶回家鄉,帶動周邊農戶全面實現增收。
在傳統“苦行業”品嘗創新的甜
和如今生意蒸蒸日上、日子紅紅火火的境況不同,陳靜剛回鄉創業時,身邊滿是不解的聲音,“一個中央財經大學畢業的高才生,怎么做起農民了”“好不容易靠讀書走出農村,現在又要回來”“在辦公室做白領多好,回來種地圖什么”……
陳靜倒是很坦然,“上完大學找到穩定的工作,當然是很知足的。但是跟周圍的農民聊天溝通,發現當地的一些產品出現了滯銷的情況,當時就想回到農村,用自己學過的知識幫助農戶,一起尋找農產品應有的價值?!弊鳛樵谵r村長大的孩子,她深知產品滯銷對農戶們的影響有多大。
扎根鄉村之后,陳靜發現做好農業遠沒有自己想得那么簡單。修剪、拉枝、授粉、噴藥、施肥,這些環節看似平常,但不懂種植的陳靜一時之間難以下手。
為了盡快掌握技術,陳靜積極向當地種植大戶、鄉土專家請教學習,還自掏腰包前往農業發達的省市參觀考察。在密集的培訓學習中,陳靜不僅掌握了多種果樹的種植流程,還碰撞出了很多新的思路。
“剛開始覺得農業不僅特別辛苦,而且不可抗力因素太多,一度也打過退堂鼓?!标愳o告訴中國婦女報全媒體記者,經過培訓和學習,她發現傳統的苦行業也能嘗到創新的甜,“在種植方面,用新科技賦能;在經營方面,利用網絡把年輕人的新思維和目前流行的新做法加進去。這樣一來,我覺得做農業也可以很有趣?!?/p>
在積極探索、不斷創新中,陳靜先后引進“彩虹梨”“雪青梨”等15個梨新品種,“桑提娜”“含香”等12個櫻桃新品種。在種植方面,她引進溫室櫻桃技術,創新采用高效密植、節水微噴等8項集約化創新技術,并采用全部智能化管理,一部手機可控制7000平方米大棚,成為京南第一家智能溫室櫻桃基地。每年4月份櫻桃可上市,溫室櫻桃賣到120元一斤,成功搶占市場,實現了每年9個月的運營周期,大大增加了客流量。此外,她引進的高效密植技術畝產能達到12000斤,比傳統種植增收兩倍以上。
果樹豐收后,陳靜把目光定格在衍生產品制作和品牌打造方面,創立自家的梨王品牌,建立梨王文化館,研發出梨汁、棒棒糖、雪梨糕等特色產品,大大提高了農產品的附加價值。
新“農商模式”帶領鄉親致富
“發揮自身優勢,帶領鄉親們一起致富”,是陳靜作為新型職業農民的最大心愿。為此,她通過聯農代理模式將當地112戶股農納入合作社進行統一管理,為農戶搭建銷售平臺,將周邊地區的各類果蔬、農副產品整合形成規?;?、綜合化、優質化的產品供給鏈,與農戶形成利益連接機制。
“合作社對檢測合格的農產品以高于市場價30%的價格進行收購,解決農產品滯銷問題?!标愳o介紹,“同時我們開發網上銷售平臺,借助直播、社交電商等方式,拓寬交易渠道?!?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冬儲梨單價下降、銷售期延長,為減少損失,合作社及時轉型,從朋友圈銷售轉變為與銷售平臺合作、發展代理等模式,僅兩個月幫助農戶銷售46萬斤梨,解決了果農的燃眉之急。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陳靜更注重為果農提供多層次的幫扶,每年聘請中國農業大學、北京農業職業學院、北京市農林科學院林業果樹研究所的研究員任基地長駐專家,對農戶進行免費培訓。果農不僅學習新技術、認識新品種,還學習文明禮儀、游客接待技巧。在她的影響下,很多農戶從原先單一的種植生產轉變為“農業休閑、鄉村旅游”思路,收入比原來增加3至5倍。
“原來,客戶來了,采摘完就走;現在,我們把科普加進來,請專業老師幫我們做課程研發。讓孩子們在采摘游玩的同時,也可以學到科普知識?!睋愳o介紹,2020年,果園全年客流量5.3萬人,開發的“果樹成長我成長”科普教育吸引了2.3萬人。
陳靜還通過合作社資源將游客引流至其他果農園區采摘,果園每畝地的收益翻番?!坝慰蛠砹?,果農變商戶;游客走了,果農是農民?!标愳o向記者介紹她的新“農商模式”,“轉變農戶們的理念,實現從第一產業到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的融合,以此提高收入。隨著產銷對接模式的逐步成熟,各類果蔬的產量也有了穩步提高?!?/p>
在此基礎上,陳靜再接再厲,鼓勵果農積極開辟農產品深加工產業,形成新品研發、觀光采摘、科普教育等融合發展的新路子。很多農戶在她的影響下,逐漸轉變了原有的農業生產思路,不少留守婦女也被吸納到她的合作社工作。
“之前在家照顧孩子,沒有時間外出打工。陳經理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可以不耽誤接送孩子上學,而且還能掙零花錢的機會?!卑捕ㄦ偽靼姿宕迕褛w曉美感激地說。
近三年來,陳靜通過“合作社+農戶+互聯網”模式幫扶農戶168戶,每戶增收23000元,帶動周邊就業80人以上,她因此獲得全國第三批創新創業優秀帶頭人、全國巾幗新農人等榮譽稱號。
新農人新在哪兒?陳靜認為,和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傳統種植業不同,新農人要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這對我們來說要求其實很高,但這份事業可以幫助、帶動更多人,我覺得很自豪?!标愳o告訴記者,未來,她將繼續對傳統農業進行科技賦能,用新思維為農業發展不斷注入新動力。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