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國婦女網 >
公共欄目 >
女網時評
職業選擇向何方?性別絕不應成為分水嶺
標簽:女網時評 | 來源:中國婦女報 | 作者:范語晨
□范語晨
家庭主婦型、傳統女性型、穩定職業型……這些職業生涯發展表中的赫然分類,近日被廣大網友指出涉嫌性別歧視,引發熱議。
據網友截圖分享,貴州省貴陽市某中學給高一學生發放的職業發展類型表分為男女生兩個版本,且女生收到的表格中,“以家庭為重心”的字樣多次出現。2月8日,貴陽市教育局工作人員回應表示,目前正就該情況展開調查。
為中學生提供職業規劃教育,能夠幫助學生了解社會發展趨勢,有利于學生盡早規劃學業方向、形成個人的核心競爭力,這本是一件好事。然而,基于性別劃分職業發展方向,卻透露出濃厚的職業性別偏見,令人不敢茍同。
“男生或女生更適合某些職業”的偏見由來已久,有其社會歷史根源。在傳統的性別分工中,女性沒有從事社會生產的資格,主要在家庭中活動。這導致進入現代社會后,人們依然受到刻板印象的制約,認為女性應從事更清閑、穩定、照料性的職業,男性則更適合從事更有挑戰性、創造性的職業。
這種觀念也影響著早期的職業規劃理論,生于20世紀初的美國職業生涯規劃師舒伯,就根據性別劃分了不同的職業發展模式。而已有網友指出,貴陽某中學發放的表格,正是借鑒了舒伯的分類方式。
隨著社會性別文明的進步,男女有別的職業分類觀念早已落后于時代。從制度出發,我國從婦女發展的頂層設計,到相關法律體系,都明確規定、堅決維護婦女與男子平等的擇業、就業權利。用事實說話,2021年,全國科技工作者中女性占比已近半數,飛行員、建筑師等行業出現更多女性身影……同時,也有越來越多的男性加入護理、幼師這些曾被認為不符合男性氣質的領域,發揮他們的熱愛與優長。
以性別為分水嶺,將男生與女生引入不同的職業軌道,不僅限制了學生個人的職業選擇范圍,也會加劇社會上的職業性別偏見,壓抑社會包容發展的空間。更何況,性別平等本身就應當是職業生涯教育的題中應有之義?!吨袊鴭D女發展綱要(2021—2030年)》已明確提到,要將促進性別平等教育融入大中小學教學內容、校園文化和社會實踐活動。
同樣值得關注的是,貴陽某中學的職業規劃表采用如此落后的分類方式,也一定程度上折射出當下女性職業發展的困境。
可見,掃除職業性別偏見,既要從娃娃抓起,用先進的性別觀更新教育理念,拒絕帶有性別歧視色彩的陳舊思路與素材,讓學生基于自身興趣各展所長;也須全社會持續發力,推動觀念進步與制度完善,為女性、為所有社會成員提供更友好的職業發展環境。
期待未來,每一種合理合法的職業選擇,都能得到全社會的尊重。期待未來,職業道路通向何處,將只關乎興趣與夢想,無關乎性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