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國婦女網 >
觀點
彰顯性別平等的國家意志、創新實踐與女性力量
——點評2022年度性別平等十大新聞事件
標簽:觀點 | 來源:中國婦女報
編者按
2月14日,2022年度性別平等十大新聞事件評選結果在京揭曉。從本年度入選新聞事件中,我們可以感受到婦女全面發展和性別平等事業持續進步的韌性?!缎屡畬W》周刊特邀部分參評評委對入選新聞事件進行點評,梳理這些事件對推動性別平等、推進社會文明的重要意義,探討堅持男女平等基本國策,保障婦女兒童合法權益的未來之路,引導廣大婦女爭做偉大事業的建設者、文明風尚的倡導者、敢于追夢的奮斗者,始終團結奮進在新時代的潮頭。
1、二十大報告強調“堅持男女平等基本國策,保障婦女兒童合法權益”
新聞回放:2022年10月16日,習近平總書記代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向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作報告。報告提出“堅持男女平等基本國策,保障婦女兒童合法權益”,這是繼黨的十八大、十九大之后,全國黨代會報告再一次強調要為實現婦女平等依法行使民主權利、平等參與經濟社會發展、平等享有改革發展成果提供政治保證。

點評人:孫錢斌(中國婦女報社社長兼總編輯)
黨的二十大報告作為執政黨的施政綱領,將“堅持男女平等基本國策,保障婦女兒童合法權益”寫入其中,這是繼黨的十八大、十九大之后的第三次,彰顯百年大黨對男女平等事業一以貫之的堅定承諾和勉力實踐。
我們說,中國共產黨自誕生之日起就將男女平等寫在自己奮斗的旗幟上,這是一個基于價值的表述,也是一個基于事實的陳述。從革命、建設到改革、復興,男女平等既是百年大黨初心使命的內在追求,也是其百年奮斗偉大成就的重要組成。特別是進入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治國理政實踐中,高度重視男女平等基本國策的實施,完善黨委領導、政府主責、婦女兒童工作委員會協調、多部門合作、全社會參與的婦女工作機制,在出臺法律、制定政策、編制規劃、部署工作時充分考慮國策的引領和規制作用,形成了有效的實施路徑和責任鏈條,推動婦女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
自1995年北京第四次世界婦女大會始,男女平等基本國策的提出已歷28年。作為我們國家的憲法原則、基本國策,法律規定以及執政黨的政治主張,男女平等事業的非凡成就標志著社會主義中國的文明程度。盡管如此,讓男女平等真正成為全社會共同遵循的行為規范和價值標準,并在現實生活中得以充分實現,仍有很長的路要走,仍需孜孜以求、不懈奮斗。一是提高宣傳教育的覆蓋面和傳播力、影響力,凝聚全社會對男女平等基本國策的思想認同、價值認同、情感認同,納入決策主流,進入國民教育,變成社會共識。二是將保障婦女兒童權益上升為國家意志,以更剛性的政策工具消除針對婦女的偏見、歧視、暴力,以更有獲得感的政策推動,將男女平等和兒童優先作為包容、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標尺。三是從全人類共同價值的角度,講好中國婦女兒童事業發展和人權保障的故事,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獨特智慧和力量。
追求男女平等的事業是偉大的,偉大的事業值得全力以赴。中國式現代化需要匯聚半邊天的磅礴力量,也內生地將男女平等作為價值追求,這將是新征程上激蕩人心的雙向奔赴。
2、北京冬奧女性參賽比例達到45.44%,創歷史新高
新聞回放:2022年2月20日北京冬奧會落下帷幕。本屆冬奧會共有2892名運動員參賽,其中1314名是女性運動員,占比45.44%,創歷屆冬奧會女運動員參賽人數歷史新高。本屆冬奧會共設置109個小項,女性運動員參加46項比賽,同樣為歷屆冬奧會之最。

點評人:王琴(中國傳媒大學媒介與女性研究中心副主任)
冬奧會是體育界的盛事。2022年北京冬奧會萬眾矚目,很多女運動員表現優異,帶給我們無數驚喜和振奮。奧運賽場上處處閃爍著女性力量,運動中的女性不僅有美麗與優雅,也有堅韌、強大和颯爽。她們是獨立女性的代表,也是推動男女平等的榜樣。
女性進入奧運會賽場,本身是一個艱難而漫長的歷程。1896年首屆現代奧運會禁止女性參賽,1900年第二屆現代奧運會才首次有19位女性參賽。到北京冬奧會,有45.44%的運動員是女性,這是歷史的巨大進步。
體育運動是促進女性發展的積極動力?!秺W林匹克憲章》中提出“鼓勵并支持推動婦女參與各個層次、各種機構中的體育運動,實現男女平等原則”。北京冬奧組委發布《促進性別平等承諾》,在平等參賽和平等公正的宣傳、為所有運動員和參賽者提供安全的體育運動環境、促進領導崗位和工作人員的性別平等、促進工作崗位的平等權益等方面提出了14項承諾。
體育競技帶給人們的激勵作用廣泛而深遠,體育運動一直在挑戰人類體能和技能的極限?!案?、更高、更強——更團結”,在奧林匹克精神的召喚下,女性運動員的拼搏精神和卓越表現鼓舞了無數人,帶動了更多女性積極參與體育運動,并在各行各業建功立業,為社會貢獻女性力量。
3、公安部開展打擊拐賣婦女兒童犯罪專項行動
新聞回放:2022年3月2日,公安部部署打擊拐賣婦女兒童犯罪專項行動,該行動系江蘇徐州豐縣被拐婦女小花梅遭遇引發眾議后的迅速反應。公安部牽頭,充分發揮民政、衛健、婦聯等職能優勢,集中摸排一批線索,特別是對特殊婦女兒童群體進行全面摸排,確保底數清,情況明。截至9月8日,該行動已破獲拐賣案900余起,抓捕犯罪嫌疑人1340名,找回被拐婦女兒童1810名。

點評人:卜衛(中國社科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研究員)
2022年初,江蘇徐州豐縣被拐婦女小花梅遭遇在網絡爆出,刺痛人心。自20世紀90年代集中打拐以來,我國被拐賣人口數量大幅下降。小花梅被拐賣屬于積案,但事關婦女人權,發現一例就需要全面排查。為維護婦女權益,在調查小花梅被拐案件的同時,公安部聯合民政、衛健、婦聯等部門于2022年3月初開展全面摸排專項行動,已取得打擊和解救的實際結果。
這不是第一次全面摸排專項行動。2008年,全國婦聯與公安部曾共同下發了《關于建立來歷不明疑似被拐婦女兒童和被解救婦女兒童信息通報機制的通知》,解救了數千被拐婦女兒童。自2008年起,我國先后制定發布三個反對人口拐賣的行動計劃,標志著國家層面從以公安部為主的“打拐”轉向國家各部門合作的“反拐”的重要戰略轉變。全面摸排正是多部門的合作干預,也是反拐的公共教育行動。在第三個《中國反對拐賣人口行動計劃 (2021—2030年)》中,強調“要堅持和完善集預防、打擊、救助、安置、康復于一體的反拐工作長效機制”。長效機制不僅意味著打擊和救助不能停止,也意味著從幸存者視角出發的安置、康復已成為婦女維權的重要組成部分?!敖饩取被颉鞍l現”不是反拐的終點。如第三個行動計劃提出“完善維護婦女權益、促進性別平等的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規民約,提高農村社區治理法治化水平,堅持男女平等基本國策,消除男尊女卑、傳宗接代等落后觀念,提高女孩受教育水平,營造尊重女性、保護女童的社會氛圍”等行動措施,多部門合作才能消除人口拐賣。
4、海南省實施《逐步消除全省鄉村“重男輕女”現象八條措施》,將落實男女平等基本國策納入政績考核
新聞回放:海南省政府婦女兒童工作委員會聯合省委農辦、組織部、省婦聯等部門出臺《逐步消除全省鄉村“重男輕女”現象八條措施》,并于2022年4月在全省頒布執行?!鞍藯l措施”包括加大男女平等基本國策宣傳、將男女平等內容納入鄉村振興實績考核等。

點評人:欒笑語(經濟日報社理論部綜合編輯室主任)
男女平等和婦女全面發展程度,是衡量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我國男女平等、尊重婦女的觀念越來越深入人心,但針對婦女的歧視也依然存在。解決這些問題,一方面要做好頂層設計,另一方面要強化基層落實。特別是各地需因地因時制宜,在出臺法律、制定政策、編制規劃、部署工作時充分考慮兩性的現實差異和婦女的特殊利益,營造更加平等、包容、可持續的發展環境,切實縮小兩性發展差距。海南省的創新實踐具有引領示范意義。
《逐步消除全省鄉村“重男輕女”現象八條措施》中,既有樹立先進性別文化方面的引導和教育,又有頗具針對性的制度建設和完善,還有細化可量化的考核標準,較為全面地兼顧了婦女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和家庭各方面的發展利益,牢牢抓住了制約當地婦女發展的重點難點問題。尤其是明確提出將男女平等納入鄉村振興實績考核,將男女平等基本國策、推動婦女全面發展生動實踐與國家重大戰略需求有機結合起來,實屬創新之舉。
5、全國村“兩委”換屆完成,婦女在村班子中占28.1%,提高7.1個百分點,每個村班子至少有1名婦女成員
新聞回放:2022年5月,全國49.1萬個村班子順利完成換屆。數據顯示,換屆后村“兩委”班子結構實現整體優化,婦女比例占28.1%,提高7.1個百分點,每個村班子至少有1名婦女成員。

點評人:江娜(農民日報社副總編輯)
7.1個百分點。村“兩委”班子中婦女成員所占比例的提升,體現了農村婦女參政議政的進步,這一進步值得肯定,也十分喜人。
婦女參政議政環境是國家政治民主與社會文明的重要體現。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保障婦女參政議政的制度機制不斷健全,在國家法律、地方法規和各級政府文件等法律政策體系中,都明確了關于婦女參政比例的規定。
當前在我國廣大鄉村,婦女參政比例與人口占比還不匹配,而從制度保障層面提升基層婦女參政議政比例十分重要。確保婦女成為村班子成員,參與本村的決策與治理,既是對村班子結構的科學優化,也體現基層社會治理對婦女權益的重視?!皨D女在村班子中占28.1%,每個村班子至少有1名婦女成員”體現了農村基層婦女參政環境改善取得階段性成果,有利于廣大農村地區女性權益的保障和性別平等意識的提升,也能有效促進高素質女性人才回流鄉村助力振興。
保障基層婦女參政議政,任重而道遠。數字之外,還需要從社會意識上形成鼓勵基層女性平等參政的良好氛圍,為有能力與主動性的女性提供培訓、學習機會,使參政女性真正代表基層女性需求,切實維護女性權益。
6、公共場所婦女隱私保護、殘疾婦女就業公平等婦女權益保障檢察公益訴訟典型案例引關注
新聞回放:2022年11月25日,最高人民檢察院會同全國婦聯聯合發布婦女權益保障檢察公益訴訟典型案例。浙江省嘉善縣人民檢察院督促保護婦女隱私權益行政公益訴訟案、上海市松江區人民檢察院督促保護殘疾婦女平等就業權行政公益訴訟案等典型案例,聚焦婦女勞動和社會保障、人身和人格、財產等方面的權益保障,更加注重對婦女權益的全方位保護。

點評人:孫德宏(南開大學教授、原工人日報社社長)
新聞的大小不在于具體事件主體的“大小”,文明的進步也不一定都發端于宏大之處。相反,在那些多有所見、習以為常的地方,常有大新聞,常有不文明。
浙江省嘉善縣某公司的這則新聞就是這樣——在女性員工不知情的情況下,在女更衣室內安裝監控攝像頭,并通過公共大廳監控顯示屏實時顯示更衣畫面,而且十年不斷,而且安裝者還敢以其所錄為證據狀告被錄者!
上海市松江區殘疾婦女就業受歧視的新聞也是如此——時有所見,屢禁不止。此類新聞之所以成為“年度十大”,主要還不僅在它違法,而在于違法者或不知違法而理直氣壯,或明知違法卻依然我行我素;更在于相關檢察機關“以小見大”、舉一反三,公益訴訟;更在于國家最高立法機構以包括這兩個案例在內的一件件“小事”為由頭修改法律,新修改的婦女權益保障法,就對保護婦女的隱私權、名譽權、平等就業權的權益保障作出了更加明確的規定。
法律是文明進步的最大保障,法律的點滴完善都是文明的巨大進步!
當然,還有執法——法律有了,如何真正做到依法執法還是個大問題。畢竟,類似的新聞我們還時有耳聞。
7、中國首位女航天員劉洋蓄勢十年再飛太空
新聞回放:2022年6月5日,中國首位女航天員劉洋與戰友陳東、蔡旭哲乘坐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與空間站成功對接,在太空值守半年于12月4日圓滿完成任務返回地球家園。

點評人:許志龍 (科技日報社總編輯)
一直以來,人類未曾停下探索太空的腳步,在那些穿越浩瀚蒼穹的航天員中也不乏巾幗英雄。截至2021年11月,全球共有65位女性造訪太空,約占全部太空造訪者的10%。中國女性也沒有缺席。
2012年6月,劉洋作為中國第一位執行載人航天飛行任務的女航天員,乘坐神舟九號飛船入駐天宮一號。10年后,她乘坐神舟十四號再次遨游宇宙,并在太空值守半年,圓滿完成任務返回地球家園。
太空研究需要女性嗎?答案是肯定的??臻g生命科學是研究宇宙空間環境中的生命現象及其規律的學科。因為男性和女性的身體構造不同,如果只研究男性航天員,那驗證空間生命的科學就是不全面的。有專家認為,普遍而言,女性在語言溝通、理解能力,以及工作的細致程度方面更占優勢。還有研究指出,女性在太空失重環境中雌激素和鎂的代謝方面優于男性,體內鐵的含量和產生的廢物也較低,所以不易出現血栓、鐵中毒等問題,更適合長期載人航天任務。
正如王亞平所言,太空環境不會因為女性的到來而改變,也不會因為是女性就降低門檻。女航天員的訓練內容要求和標準與男航天員基本一樣,“感覺良好”的背后是一次次更艱苦的訓練。正是這些勇敢而偉大的女性,在探索宇宙、“觸摸”星辰的旅程中彰顯著她力量的光輝。
8、公安部啟動“百日行動”,嚴打侵害婦女兒童等群體權益的違法犯罪活動
新聞回放:2022年6月10日凌晨,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區某燒烤店發生一起尋釁滋事、暴力毆打婦女案件,造成惡劣影響,引發社會廣泛關注。案件發生后,公安部迅速部署全國公安機關夏季治安整治“百日行動”,強化突出違法犯罪打擊治理,保護婦女、兒童、老年人、殘疾人、中小學生等群體,堅決依法打擊侵害其合法權益的違法犯罪。

點評人:盧小飛(中國婦女報社原總編輯,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婦女新聞文化基金執行主任)
2022年6月10日凌晨,河北唐山燒烤店發生的對婦女施暴案件社會影響惡劣,激起廣泛民憤。公安部門迅速以夏季治安整治“百日行動”回答民眾的關切。本次行動鋒芒對準具有夏季治安特點的違法犯罪和群眾反映強烈的治安亂點,以硬拳保護婦女、兒童、老年人、殘疾人等弱勢群體。百日內破獲刑事案件64萬余起,抓獲違法犯罪嫌疑人143萬余名,掛牌整治治安亂點7442個。施暴者陳繼志等多名主要犯罪成員受到法律懲處,其背后的“保護傘”被挖出。
在為“百日行動”叫好的同時,我們也看到了依法嚴懲針對婦女的暴力仍須嚴陣以待,這一點恰恰是審理這類治安案件時容易忽略的問題,更當明晰“百日行動”只是依法治國這一龐大系統工程的一環,人民群眾對于基本人權尤其是婦女權益遭受侵害時的焦慮猶在,爭取社會公平正義的吶喊未停,由此也警醒我們不予怠懈,懲惡揚善,依法治國,不是公安部門一家的事,是一場必須全員投入的持久戰。
9、胡海嵐獲頒“世界杰出女科學家成就獎”
新聞回放:2022年6月,在巴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來自中國浙江大學的胡海嵐教授獲頒“世界杰出女科學家成就獎”,這一獎項被稱為“女性諾貝爾科學獎”,教科文組織在評獎信息中稱胡海嵐“因在神經科學方面的重大發現而獲獎,她的工作促進了新一代抗抑郁藥物的研發”。

點評人:王海磬(光明日報社國內政治部記者)
科學殿堂里,離不開女性的力量。這一刻,胡海嵐代表中國“她”智慧又一次在世界頂尖科技舞臺上大放異彩。
抑郁癥的治療是一個世界性難題。胡海嵐團隊的研究取得重大突破,為研發更好、更安全的抗抑郁藥物提供了新思路,讓困于精神抑郁暗夜中的人們看見曙光。
科學研究的過程往往漫長而艱辛,科研人員要經歷無數次失敗的痛苦,要在不斷地摸索和試錯中前行,性別從來不是智慧和能力的分界線。對此,胡海嵐深有體會:“因為我們提出的假說、設計的實驗和得出的結論,并不會因為我們是女性就會有更高或更低的正確率或成功率。在科學的真相和事實面前,不同的性別都是平等的?!?/p>
世界需要科學,科學需要女性。今天,越來越多的女性科技人才在物理、醫學、數學等多領域都取得了卓越成績,她們正在用科學改變世界。隨著軟硬件環境的不斷優化,我們有理由相信,女性科技人才必將創造更多令人驚嘆的新成果、新突破。
10、婦女權益保障法完成“大修”,婦女權益保障制度機制更趨全面系統
新聞回放:2022年10月30日,新修訂的婦女權益保障法經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七次會議表決通過,自2023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這是婦女權益保障法實施30年來,繼2005年、2018年兩次修改后,又一次“大修”。新法對婦女權益保障制度機制作出更加全面系統的規定,亮點眾多。

點評人:李群(法治日報社總編輯)
2022年10月30日,新修訂的婦女權益保障法經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這是近年來公眾關注度最高的修法項目之一,亮點頗多。
新婦女權益保障法在總則中將“促進男女平等”擴展為“促進男女平等和婦女全面發展”;對“歧視婦女”增加了正向解讀,即“禁止排斥、限制婦女依法享有和行使各項權益”。從而將這部法案內容從其名稱文字固有印象中的保障婦女權益為己任,擴展到了更大范疇。
新婦女權益保障法增加了許多務實舉措。如規定“有關機關制定或者修改涉及婦女權益的法律、法規、規章和其他規范性文件,應當聽取婦女聯合會的意見,充分考慮婦女的特殊權益,必要時開展男女平等評估”,以及“國家建立健全婦女發展狀況統計調查制度,完善性別統計監測指標體系,定期開展婦女發展狀況和權益保障統計調查和分析,發布有關信息”。新寫入法條的“婦女發展狀況統計調查制度”呼應了《中國婦女發展綱要(2021—2030年)》中的監測評估制度體系,后者規定對綱要實施情況進行年度監測、中期評估、終期評估。這個指標評估體系是首次寫入全國人大通過的法律,具有特別的意義。
新婦女權益保障法首次對性騷擾的概念進行了原則性的界定,并分別規定了學校和用人單位防治性騷擾的責任。對女性在特定社會關系中免受暴力的保護,也不再以婚姻、家庭或者共同生活作為判斷標準。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