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國婦女網 >
觀點
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的理論指引與實踐偉力
標簽:觀點 | 來源:中國婦女報 | 作者:薛惠 徐景萌
閱讀提示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引導全體人民做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者?!北疚淖髡哧U釋了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的理論指引和實踐偉力,認為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不僅可以為人民追求美好生活保駕護航,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同時有助于形成全民守法的法治新局面。
■薛惠 徐景萌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全面依法治國是國家治理的一場深刻革命,關系黨執政興國,關系人民幸福安康,關系黨和國家長治久安。必須更好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保障作用,在法治軌道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薄昂霌P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引導全體人民做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者?!?/p>
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的理論指引
社會主義法治精神是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吸納世界法治文明有益成果、立足于新時代法治國情之上的法治價值體現,它是社會主義法治的靈魂。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就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集聚起全面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精神力量。
社會主義法治精神是以人民為中心的精神彰顯。民惟邦本、本固邦寧的民本理念,天下無訟、以和為貴的價值追求,德主刑輔、明德慎罰的慎刑思想,援法斷罪、罰當其罪的平等觀念,保護鰥寡孤獨、老幼婦殘的恤刑原則等,都彰顯了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的智慧,值得我們傳承。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探索出了一條適合中國國情和以人民為中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在這條道路的探尋中,熔鑄并形成了包含公平正義、權力制約、人權保障、權利義務相統一的社會主義法治精神。
社會主義法治精神蘊含著保護人民、保障人權的堅定信念。婦女權益是基本人權,在推進全面依法治國的偉大進程中,我國保障婦女權益的法治體系不斷完善,形成以憲法為基礎,以婦女權益保障法為主體,包括100多部單行法律法規在內的全面保障婦女權益法律體系。2022年10月30日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新修訂的婦女權益保障法,明確“國家采取必要措施,促進男女平等,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的歧視,禁止排斥、限制婦女依法享有和行使各項權益”,這有著重要的人權保障意義。將保障婦女權益系統納入法律法規,上升為國家意志,內化為社會行為規范,是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彰顯以人民為中心的重要體現。
社會主義法治精神是構建人類文明新形態的精神動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動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協調發展,創造了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社會主義法治精神作為我國社會主義法治社會建設的產物,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要使人們普遍具備法治意識,促使人們在日常生活中自覺重視和踐行法治,營造全社會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圍,在實現人民群眾當家作主、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進程中,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營造良好的法治環境,為構建“人類文明新形態”提供強大精神動力。
社會主義法治精神是構筑法治信仰的精神基礎?!斗ㄖ紊鐣ㄔO實施綱要(2020—2025年)》提出要構建“信仰法治、公平正義、保障權利、守法誠信、充滿活力、和諧有序”的社會主義法治社會,將信仰法治作為重要內容。信仰法治不是對某種統治工具的盲目遵從,而是基于法治代表最廣大人民的利益和根本需求,是人們對法治精神的理解、信服和尊崇,并把法律規范作為行動指南,形成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活動、絕不違反法律準則的行動自覺。信仰法治需要在對法治精神認同的基礎上產生。開啟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迫切需要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完善產權保護、公平競爭、社會信用等市場經濟基礎制度,這就要求增強人們對公平正義、權力制約、人權保障、權利義務相統一的法治精神的認同,形成以平等、自愿、誠信為基礎的契約公平交易關系,從而構筑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特點的法治信仰,實現高質量發展。
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的實踐偉力
全面依法治國過程中需要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不斷推進形成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的實踐偉力。
在完善法律體系中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胺墒侵螄仄鳌?,黨的二十大報告第七部分“堅持全面依法治國,推進法治中國建設”中提到,“完善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敝泄仓醒胄麄鞑啃侣劙l布會上提到,“黨的十八大以來,截至2022年6月底制定修改法律、行政法規730余件次,現行有效法律292件,行政法規598件”??梢钥闯?,一部部法律的出臺為全面依法治國夯實了基礎。要堅持科學立法,加強立法的可行性論證,充分利用互聯網、大數據等科技手段。例如婦女權益保障法(修訂草案二次審議稿)公開征求意見,就有7萬多人對草案二審稿提出超過24萬條意見,科技賦能立法展現廣闊前景。要堅持民主立法,使社會公眾參與和監督立法的全過程,建立充分反映民意、廣泛集中民智的立法機制,形成制度化、系統化和科學化的立法監督制度,保證立法的質量。要堅持依法立法,要以憲法為準繩,遵循憲法確立的制度和原則,按照法定程序明確提案、審議、討論、表決、公布各個環節的具體要求,體現“良法”的應然價值取向,增強立法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時效性。
在選樹榜樣典范中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一是要抓住黨員領導干部這個“關鍵少數”,帶頭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通過學習法律知識豐富認知體系,堅持憲法法律至上,增強對法律的敬畏感,不斷提高依法執政、依法行政的能力,“以上率下”踐行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充分發揮示范引領作用,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二是發揮法律職業群體的引領力。徒法不足以自行。以法官、檢察官、警察、律師等構成的法律職業群體,是公民在經濟、文化、社會等各方面權利得到落實的保障。要堅持黨的事業至上、人民利益至上、憲法法律至上,建設德才兼備的高素質法律職業群體,在定分止爭、懲惡揚善中讓人民群眾感受到社會主義法治的良善。近年來,隨著女性法律職業人的增多,她們在化解社會矛盾中,如春風化雨般潤澤公平正義,為法律注入溫情,發揮了法治巾幗力量。要從建立健全人才選拔制度、職業風險保障機制等方面,為女性法律職業群體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引領社會向善向好。
在發揮婦女作為家庭建設主力軍的作用中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注重發揮婦女在弘揚中華民族家庭美德、樹立良好家風方面的獨特作用,這關系到家庭和睦,關系到社會和諧,關系到下一代健康成長”。廣大婦女要在追求積極向上、文明高尚的生活中完善提升自我,向家庭成員弘揚善良風俗、家規家訓等優秀傳統文化中的法治內涵,把不違反法律、不違背公序良俗作為家教家風的重要內容,讓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在家庭中生根,使家庭成員在“日用而不覺中”做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者。
(作者為湖北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華中師范大學分中心研究員)
注: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編號22JDSZK142)的階段性成果。
評論